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小而精:普林斯顿大学办学特色分析

一、普林斯顿大学的办学特色:小而精

普林斯顿大学一直以“小”为美。不贪大求全。自建校以来,学校的规模一直很小。发展到今天,学校才达到7145名在校生的规模。其中本科生4850名,研究生2295名。由于其小规模的发展模式,普林斯顿大学对于增设新学院保持着非常审慎的态度。迄今为止,学校仍然没有商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

普林斯顿大学虽然规模不大,但其培养了大批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学术成就和声望都很高。在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有20多位是这所学校的教授。它还为美国培养了两位总统,有1000多名毕业生先后担任过美国国会议员、众议员、联邦政府的高级官员以及州长和州政府的高级官员。为此,普林斯顿大学赢得了“美国学者和政治家摇篮”的称誉。学校的等离子实验室是美国唯一研究核聚变的国家实验室;其最大的科学研究机构——佛洛斯特研究中心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该校因为其取得的杰出的数学成就,被誉为世界“数学之都”;物理学研究也始终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它的1200多位教师包括兼职教师在内,平均每年出版2300多部学术专著。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周刊刚刚发布的2008年度美国大学排行榜中,普林斯顿大学连续第八年雄踞榜首。

一所规模如此小的大学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小而精”的准确定位与特色发展。正如普林斯顿现任校长雪莉·蒂尔曼所言:“小就是美!正因为我们不需要什么都做,我们才能够集中精力和资源来干两件事情。一是非常严格的本科生教育。二是非常学术化的研究生教育。我们把这两件事情做到了极致。”

二、普林斯顿大学“小而精”办学理念的形成

普林斯顿大学的前身是由曙光长老会创立的新泽西学院,最初以培养长老为目的。1756年新泽西学院迁到了普林斯顿,1896年正式改名为普林斯顿大学。1902年,伍德罗·威尔逊出任普林斯顿大学第13任校长。正是威尔逊校长及其继任者希本校长、多兹校长等人的努力。奠定了普林斯顿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的基础。

1876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办是美国专业性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起点,“此前曾经尝试性开展学士后教育的哈佛、耶鲁等传统学院、新兴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以及稍后创办的克拉克大学、芝加哥大学,也相继开办了研究生院,把开展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的主导性教育任务”。面对如此有诱惑力的情形,威尔逊校长不为所动,认为普林斯顿大学应该坚持独立自主的办学思想,不赶时髦,要以本科生教育为重心,同时适量发展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为此,威尔逊着手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他大幅度提高了对本科生的学业要求,即使这导致在校学生人数连续五年下降也在所不惜:接着他于1904年着手两项教育改革,即荣誉课程与导师制。这两项改革影响深远,诠释了普林斯顿大学关于教育的独特见解:普林斯顿大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九州(中国)官方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对取得成功具有关键性作用的个人品质的培养,如好奇心、敏锐的感觉、勤奋、领导能力与责任感等。

19076月,威尔逊在哈佛校园发表了一次讲话,这席话道出了普林斯顿大学一直执着追求并严格贯彻的办学方针:“普林斯顿不像哈佛。也不希望变成哈佛那样,反之,也不希望哈佛变成普林斯顿。我们相信民主的活力在于多样化,在于各种思想的相互补充、相互竞争。”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的建设则是实践这一办学方针的又一过程。威尔逊在进行本科教育改革的同时,研究生院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研究生院一开始就强调宁可少些、但要好些的教育方针,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学生人数控制在二百以下”

威尔逊的继任者约翰·希本和哈罗德·威利斯·多兹则沿着这条“小而精”的办学之路。把普林斯顿大学带入了一个更加繁荣的时代。作为对威尔逊校长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与继续,从1924年开始。希本校长开始实施著名盼‘四课程”计划。这一计划被公认为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并极大地增强了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气氛与科研能力——很多本科生论文涉及的研究课题在美国其他高校要到研究生阶段才能开展。1933- 1957年,多兹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期间,普林斯顿大学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财政困境和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非正常环境。尽管如此。学校还是尽可能维持了一个高水平的教学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兴学科的涌现,高等院校要想保持原有的优势。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希本校长和多兹校长都及时地认识到这一点。学校陆续增设了建筑学院、工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东方语言系以及航空系。尽管如此,在院系及专业设置方面,普林斯顿大学始终坚持求顶尖而不贪大求全的办学理念,至今没有开办商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的打算。对于已有的各门学科。学校坚持把重点放在基础研究上,求精不求全。如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学院的规模比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同类学院要小很多,其心理学专业相对其他一些学校而言,方向也更集中。侧重点同样是基础理论研究。从20世纪初以来,普林斯顿大学就沿着其所选定的路一直走下去。

三、“小而精”办学理念指导下的发展策略

1.聘请优秀学者担任教师,并为教师创造宽容的发展空间。

学校要办出特色,要办成世界一流大学。最根本的一点是要组建一支优秀的的教师队伍。普林斯顿大学的历任校长都深刻地明白这一道理。非常注重聘请一流的科学家来学校工作。威尔逊校长在酝酿将普林斯顿大学彻底变成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时,就积极招揽知名学者到学校任职。胚胎学专家埃德温·康克宁教授在1908年担任了系主任。历史学家弗兰克·费特(Frank Fetter)1911年担任了历史、政治与经济系的主任,著名天文学家亨利·拉塞尔(Henry Russell)则被聘为天文台长,生物光学权威埃德蒙·赫里成为生物学讲师等。这些一流科学家的到来,迅速打开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办学局面。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研究水平。

希本校长在位期间,不仅留住了威尔逊在任时聘请的绝大部分学者。而且延揽了诸如冯·纽曼( Von Neumann)、所罗门·莱夫谢茨(Solomon Lefschetz)、休·泰勒(Hugh Taylor)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来校工作。为了使新兴的学科和专业能有一个高起点,多兹校长设法请来了许多一流学者,这些学者在新兴学科与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怍用。新评论主义的创始人理查德·布莱克默(R chard Blackmur)帮助学校建立了文艺创作讨论班。航空专家、美国民航署资料与信息部主任丹尼尔·塞尔( Dan el Say re) -手创建了航空系。经济学家、芝加哥学派的首要人物雅各布·瓦伊纳(Jacob Vner)则对经济系跃入世界水平起了关键的作用。以弗雷德里克·丹恩(Freder ck Dann)为首的整个耶鲁大学国际关系中心的并入,更一举使得该校国际关系学院成为全美优秀的国际关系学院之一。

对于聘请来的教师,普林斯顿大学都竭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宽容的发展空间,包容其个性甚至缺点。威尔逊校长在任时,聘请了沃尔特·霍尔(WalterH all)担任历史学讲师,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但也非常地不拘小节,经常站在讲桌上讲课。一次淋雨后。竟然只穿着裤衩就去上课。这在20世纪初是严重有损学校颜面的,却没有妨碍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40年。对于精神失常的纳什(John Fnash),学校容忍他穿着不合身的衣服在图书馆看书或在校园里徘徊,还筹集资金为他治病,并提供给他一个为期一年的研究数学兼讲师的职位。学校的宽容也赢得了丰厚的回报。纳什在1994年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他的博弈论对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1985年当上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艾尼洛·瓦尔,在此后的九年里没有一篇论文发表,1994年他攻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难题之一——费马大定理,最终获得了历史上唯一的菲尔兹特别成就奖。正是因为普林斯顿大学具有这种宽容大度的发展环境,才使得各个领域的奇才怪客、科学狂人对之趋之若鹜。也正是有了世界上最好的大师、最好的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才有了今天的声誉,才培养出了一流的人才。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重视本科教育,建立完备的人才培养制度。

教育学生、培养人才一直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中心工作。为了保持与教学第一线的直接接触,甚至校长本人也担任一定的本科课堂教学。这一点从该校工作会议成员的安排上也可以体现出来。“主管校园的副校长是唯一不参加校长工作会议的学校高级领导。他在主管教学的教务长领导下工作,从而保证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教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教授不仅要一丝不苟地对待讲课,而且要一丝不苟地担当学生的学术问题顾问。一些杰出的学者还亲自给该校本科生上课。例如,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就给大学一年级新生上课。另外,该校的教师也有意识地吸收本科生参与正式科研计划,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其他高校通常仅限研究生使用的尖端设备。该校对本科教育的高度重视造就了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后劲足”的优势。在本科毕业生中,有70%以上的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课程。

“像普林斯顿这样关心学生的大学,在讲究个人独立性的北美是很少有的。而且这种关心、辅导是制度化了的。”从招生、教育(学习、研究和社会服务)、课程到毕业,普林斯顿大学都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如多元入学、学生住宿、导师辅导、独立研究、海外学习和荣誉考试等。为了满足学生在大学学习开始前深入社会体验的愿望,最近普林斯顿大学正在筹划“空档年”(Gap Year)计划。完备的人才培养制度很好地保障了教学的中心地位。继而很好地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而这些制度本身也已经作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教育传统而享誉世界。

3.注重多渠道募集资金。

普林斯顿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虽然它是一所只有几千人的‘袖珍型”学校,规模小,但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无疑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对此,普林斯顿大学十分注意多渠道筹集资金。

普林斯顿大学的历任领导者虽然都是著名学者,但是他们在筹集资金方面的能力也可以与其科研能力媲美。多兹校长上任伊始,就面临学校严峻的财政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从1941年开始在校友中寻求经济资助。且当年就有17%的校友认捐,共筹得8万美金。毕业生们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这种年度性的校友募捐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传统。多兹校长1957年退休时,年度筹款数目已经超过了百万美元,且认捐人数超过了校友总人数的70%。收集捐赠也成为学校的重点工作。迄今为止,学校已经收到将近一百亿美元的捐款。在美国高校2004年度接受捐赠的统计中显示,普林斯顿大学这一年所接受的捐赠为125025997美元。

普林斯顿大学在教育发展基金的管理方面十分成功,此项收入已经成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学校教育发展基金由三位董事所组成的委员会管理,聘请工商界的专业人员处理日常工作。,由于管理得当。普林斯顿大学投资于股票、债券、风险投资和房地产业的基金的平均年回报率达15. 3%。教育发展基金从1745年的185英镑发展到2001年的82亿美元。总额仅次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如果以每个学生的平均所有值来衡量,没有任何一所美国其他大学能够与它相比。《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在1989年被评为全美第二优秀大学的普林斯顿大学进行评价时指出:“普林斯顿20多亿美元的教育发展基金是其成功的根本所在。”

联邦政府、私人基金会以及各类机构投放的科研资助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又一大财源。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从1919年开始设立并管理博士后奖学金。这些博士后多数集中在五所大学:普林斯顿、加州理工、伯克利、芝加哥、哈佛。普林斯顿大学从这里得到了为数可观的博士后奖学金。美国联邦政府在定点设立国家喷气推进实验室时,将普林斯顿大学和以航空著称的加州理工学院同时选中,这不仅使得该校获得了来自政府方面的科研经费。而且也使得私营公司愿意与学校建立密切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天文系主任施皮策·莱曼教授以一份可控热核聚变的计划受到美国国家原子能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得到了联邦政府的常年资助,从而建立起了一个拥有800名工作人员、年度固定科研经费为2800万美金的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同时配备了价值1400万美金的大型加热环、1800万美金的转向器和2亿3000万美金的托卡马克聚变发生器等大型研究设备。

4.强调学科交叉,并注重学科间的整体平衡。

普林斯顿大学注意面向现实和未来进行学科建设,强调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没有刻意去发展专业学院,这不仅使学校的规模始终相对固定,也使学校可以有效地保持各系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促使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对于已有的三所专业学院,普林斯顿大学从各方面强调其是学校整体教育的一部分,主张专业学院的发展应该有利于学校整体教育的提高。所以。无论专业设置、研究方向还是课程安排,各专业学院都必须考虑尽量与其他系科能建立互为基础、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普林斯顿大学的工学院尤其重视工程技术的科学基础、理论概括:建筑学院则注重建筑艺术的社会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效应;国际关系学院则更为彻底,其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来自其他各系的兼职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管理者看来,平衡的学科分布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正因为如此,即使是一些眼下特别热门的科研项目,即使资金充裕,学校也不会允许其无限制地发展下去。

这种注重不同系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关注学科间总体平衡的做法确实影响了普林斯顿大学各专业学院的发展方向,但并不损害其在全美专业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反倒加强了它们各自的特色。普林斯顿的建筑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在全美高校中名列前茅。工学院则更加独具特色。其毕业生往往成为各大企业、公司的决策者和各研究机构的领导者。为此,麻省理工学院院长在一次谈话中指出今后应当加强文科教育。因为“太多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工作在普林斯顿毕业生的领导下”。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和物理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今这两大基础学科的优势也已经渗透到其他院系。例如。在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领域。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些学者凭借扎实的数学功底开展理论生物学研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专业特色。

四、对我国大学特色建设的启示

1.要准确定位并制定相应制度予以保障执行。

定位表征着大学的理想意愿、目标追求和社会责任。准确的定位是办学特色建设的指南针。普林斯顿大学在不同的时代,都能坚持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办学始终围绕本科教育质量与基础研究这两个中心。不盲目跟风,逐渐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经过若干代人两百多年的努力,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教育以其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与高质量的学术水平赢得了国际性的声誉。在历次的北美高校本科教育质量评比中。普林斯顿大学都处于领先地位。同样,在学科设置问题上从不贪大贪多,不为追求多样化而粗制滥造。

值得注意的是。准确的定位本身并不等于办学实践,不可能自动实现,要使其转为创建办学特色的实践。必须有相应的大学制度的支持与配合。多元入学、学生住宿、导师辅导、独立研究、海外学习和荣誉考试等人才培养制度,“学校的科学研究应该有助于教学;学校的科研成果应当能够公开发表”等科研管理制度。都是普林斯顿大学声名鹊起的有力保证。这些制度很好地将普林斯顿大学的办学理念转变为全校师生员工的理想追求和统一的行为实践,使分散在学校各个不同领域、从事不同工作的学者的能量聚合到了一起,从而很好地保障了办学理念的实践,使学校发展成为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一流大学。

2.要坚持并发扬学校自身的优良传统。

“特色的形成,从时空来看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历史过程。一所学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传统,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未来的发展。特色是从传统中发展而来的,需要长期的积累、打造和提升。”普林斯顿大学在不同的时代,都能坚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办学思想,坚持学校自身的优良传统。19世纪必修课的保留,20世纪导师制度、荣誉课程等的坚持,无一不是普林斯顿大学在高等教育变革大潮中保持清醒头脑的结果。

坚持传统并非意味着保守。普林斯顿大学并不排斥那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与社会需要的新学科,学校于1919年设立了建筑学院。1921年设立了工学院,1922年设立了东方语言系,1930年成立了国际关系学院,1941年组建了航空系。在经济系内设立了人口、计量经济、发展经济和金融等研究中心;在历史系内增加了科学史研究:把建筑系扩充为建筑和城市规划。但是“不以人言为惧,不哗众取宠,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优良传统”,它从不为追求热门或时髦而随意增设学科。正是由于该校将自身的办学传统和优势发挥到极致。普林斯顿大学的实力才逐渐增强,成为一所独一无二、声名远扬的学府。

3.学校特色与学校规模大小、学校学科齐全与否没有直接关系。

普林斯顿大学规模很小,学科也不够齐全,然而这种“小而精”的发展策略使学校更好地保持了高质量的标准。一方面,小规模直接导致入学申请者的竞争日益激烈。学校从1922年开始采取选择录取的办法。即不仅要求申请者通过入学考试,还要同报名者面谈、利用遍布全美的校友会进行相关背景调查,对其某些性格与品质进行考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普林斯顿大学的所有本科生都由教授亲自授课,并且每位学生有专门指定的学术导师。另一方面,由于普林斯顿大学没有选择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其才能集中资源进行有重点地发展,使自己的特色日益突出。这是非常值得我国大学在创建特色过程中学习与借鉴的。

综观普林斯顿大学的成长历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一所学校能否办出特色。不在于规模之大,也不在于学科之全,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对学校进行准确定位,是否能够坚持自身的优良传统,并且制定相应的大学制度予以贯彻、执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