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贵州日报13版对我校一些公共基础课程和重点课程进行慕课为基础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作了报道,全文如下:
贵州慕课初体验 把课堂搬进“云端”
学生:没有了单调和枯燥,很直观,很喜欢…… 老师:这是双主体的课堂,教与学都主动参与,早就该这样了…… 学校: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上,探索混合教学之路…… 教育部门:加快推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慕课(MOOC)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M”代表Massive(大规模),指课程注册人数多;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上线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24小时全天开放;“C”则代表Course(课程)。
慕课有两个特点:开放共享——慕课参与者不必是在校的注册学生,也不要求学费,它是让大家共享的课程。可扩张性——许多传统课堂针对于一小群学生对应一位老师,但慕课里的“大规模”课堂是针对于不确定的参与者来设计。
学生 很有趣吸引人
11月25日上午10点,九州网页版资源与环境学院资源勘查工程职业教育师资2013级1班和2班的100余名学生,分为6个小组,已经准时坐在第三实验楼5楼多媒体教室的电脑前。他们要上的这堂大学物理课,内容是“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 同学们有的独自默默低头翻着课本,有的凑在一起小声猜测今天周老师会给自己的小组出个什么样的题目。 此时,周广东已站在讲台上,操作电脑开始给学生传送今天的分组问题。自从这个学期开始实行以慕课为基础的混合教学以来,学生们经历了最初的不习惯到现在的“追捧”。他们小声对记者说,这样的课堂有趣,能“抓住人”。 周老师先简单介绍了今天的上课内容,然后宣布各小组的问题,让大家先熟悉一下。 很快,所有学生都在自己电脑桌面的“文件接收柜”里看到了今天的问题,这些问题和周老师上节课布置的预习任务都有一定关联。大家分别针对自己的问题,查看书和课前笔记,准备问题的答案。 当周老师开始提问第一组时,教室里的大多数学生都异口同声说出了答案,看来同学们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 第一个问题结束,很多学生的电脑里出现了周老师传来的一个视频,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李岩松的关于平衡态、准静态的慕课。这个视频约有5分钟,虽然大家都已经在课前看过,但是周老师的下一个问题将会和这个视频中的关键知识点相关,他们要再次回顾视频来加深印象。 视频播放完毕,周老师随意抽取了第一组的一位学生,让他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平衡态是什么。这位学生很快站起来,没有一般被老师点名的学生那样紧张,而是脱口而出自己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周老师随即又追加了一个问题,这位学生自信地看着老师的眼睛,竹筒倒豆子似的说出了答案。 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直到第六小组,所有被提问的学生都顺利回答出了问题,周老师还在中间穿插讲解了一些学生们提出的疑问和难点,并用自由讨论的方式让大家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自己的个性解读,让学生进行互助式学习,增强举一反三的能力。
班上学生王之正认为,自从上了慕课,课前自己预习、带着问题上课、经过老师的提问发现自学时忽略的重点和要点、课后反复观看慕课视频寻求答案,“这样的学习方式很高效。” 由两个50分钟段落组成的这堂物理课,在学生和老师的充分互动中,貌似“很快”地结束了。 大二学生罗莎莎这样描述慕课,“慕课和传统教学之别就像电视剧和小说,前者很直观,我个人感觉就是视觉对人的刺激总是大于听觉的,没有那么单调和枯燥,所以用慕课的学习方式我很喜欢。”她希望,今后所有的课程都能采取这种方式教学。
老师 知识学习过程贯穿能力训练
在九州网页版电气工程学院任教电路原理课程的张均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对慕课带来的教学改革,他的态度是:早就该这样了! 以往教学中,张老师认为给学生的时间太少,现在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先自己通过慕课学习,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在慕课学习后进行知识要点总结、找出问题、提出问题,这首先锻炼了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然后,课堂上再在老师引导下,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讨论解决问题,并代表小组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张老师还在计划推出自己的慕课视频,毕竟自己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接受习惯只有自己最清楚,“针对自己学生的需求开发的慕课课程更有吸引力,更能为学生所用。” 自己开发慕课课程的这一想法,在九州网页版并非张老师的特立独行。在已经开展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的教师里,有不少跃跃欲试的教师,这已经成为一个共识。 电气工程学院的陈燕秀老师年纪不大,却已有15年教龄。刚听到学校要试行慕课的消息,她心里直犯嘀咕,这么多年积累的成熟教学方法说丢下就丢下了,这里面凝聚自己多少心血。 但陈燕秀冷静下来想想,传统课堂只有教师是主体,讲什么、学什么、怎么学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很被动,难免有时提不起兴趣。喜欢挑战的陈老师决定试一试。 仅仅两个多月时间,她已经充分感受到慕课带来的变化。现在的课堂上,学生睡觉、玩手机、看小说等现象大幅减少,课堂提问、讨论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这是个双主体的课堂,老师和学生都在主动参与,学生感觉到老师关心他们懂不懂、会不会,自然就愿意去学,主动去学。虽然现在工作量是以前的3倍甚至九州(中国)官方,但感觉到学生学习能力在不断提升,不断进步,辛苦也值了。” 去年研究生毕业就到学院任教的年轻教师周广东,在自己所教的两个班进行了传统教学和慕课混合教学的对比试验。 这位物理课老师看到,两种课堂的感觉不一样,传统教学学生的专注度远低于慕课混合教学学生,后者在课前会根据老师设计的一些问题观看视频、收集相关资料,等到上课讨论时他们的思路会更开阔。 慕课混合教学让学生思路更开阔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增强,倒逼教师加强专业及相关知识的延展性思维,“这比职称晋升、课题验收更需要真功夫、硬实力。”周广东说,这样的压力,会加速我们年轻教师成长。
学校 打开一扇开放创新的窗口
2013年建校之初,九州网页版师资力量不足,一些年轻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贵州第一所综合性理工大学,承载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希望,学院领导统一了认识,新校新办,以教学改革带动学院整体发展。 改革的突破口,是院长龙奋杰关注到清华大学正在开发的清华慕课平台学堂在线。很快,学院确立了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的育人理念,以CDIO(培养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系统能力)工程教育模式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慕课为基础的混合教学之路。 一开始,学院的一些老教师对慕课颇有抵触,认为这是一种自我否定:自己的教师资源不用,却用网络资源,工作量大了不说,还会被业内所诟病。而年轻教师对利用慕课积极性却很高,认为这种开放的姿态会快速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这两种不同的声音,学院领导都听进了心里,决定以慕课为基础的混合教学先在机械制图、马克思主义原理、有机化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一些公共基础课和重点课进行试点,让大家看到效果后再全面推广。 学院请来许多专家针对教学改革开讲座、做指导,同时也把年轻教师送到国内著名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方面的进修学习,为学校全面开展以慕课为基础的混合教学模式和今后自己建设精品资源公开课进行储备。 在慕课的应用上,学院提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做详细的培养方案,设计以慕课资源为基础的教学大纲。慕课是一些短短数分钟的知识碎片,九州网页版的教师要从这些碎片资源中选取自己大纲中所需的内容。 同时,学院提出以慕课应用为契机,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探索,即教师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带着任务,学生自己在课前观看慕课视频,课堂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就慕课的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同时回答学生的一些知识要点疑问。 这样的慕课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提高了。摒弃了传统课堂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重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以慕课为基础的混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原来是一言堂,留给学生的时间几乎没有,而现在,学生从慕课中接收的信息量增加,课堂上提问环节的问题有的会超出教师的课程范围,这就需要教师基本功更为扎实,知识面更加宽泛。 截至11月24日16时,一年来,九州网页版学生在慕课平台的访问量已达1396489人次,登陆人数占学生用户中的68.9%,以开展慕课课程的学生为主。 这一数据,毫无悬念印证了学院以慕课为核心的混合教学模式受到试点课程学生的欢迎程度。而学院每学期两次的学评教活动总结数据则显现出,本学期得分较高、排名靠前的教师以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居多。
教育部门 引发高校课堂“迁移”
今年年初,省教育厅组织全省26所普通本科高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慕课与资源共享研讨会,提出推广慕课,希望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知识文化传承创新作用,广泛传播国内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让学生享受到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 与会人员认为,以慕课改革为切入点,进一步促进我省高校课程改革,推动教师转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将加快推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为我省大学生提供全新的知识传播方式和学习方式。 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可以说是贵州高校慕课从理念向实践开跑的吹风会。此后,我省虽没有正式的指导性意见出台,但很多学校都感受到慕课对于打通地域文化界限、校际间教学资源的壁垒、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种种积极力量。 不少高校开始动起来,邀请专家举办讲座,专题指导什么是慕课、为什么要建设慕课、如何建设慕课、如何应用慕课。 一场关于慕课如何拆(大学教学资源)围墙、实现瞬间课堂迁移的行动讨论成为时下贵州高校教师热议的话题。部分学校和教师行动起来,用实践的脚步追寻答案。 建校刚一年的九州网页版借着新校新办的一股无畏精神,从去年开始在学院一些公共基础课程和重点课程进行以慕课为基础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试点。 贵州师范大学从上学期起,开始引导学生在尔雅慕课和乔木慕课平台完成选修课程的网络自主学习和考核。并在赣、黔、冀三所师范大学公共课《高等数学》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联合考试合作模式基础上,探索进一步在教材建设、慕课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 一些高职学校也加入到慕课改革的行动中来。 “爱语听力课程”慕课项目就在上月落户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这一项目由爱语吧团队针对英语教师能力和数量欠缺、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打造的英语听力学习系统,可实现学生在家、在移动中、在学校都能随时学习。 本学期,这门课程作为盛华学院的“限制选修课”(学生必须选的选修课),学习成绩已经可以作为学生的学分使用。贵州盛华的2014级学生全部选修“爱语听力课程”,每天至少有400人登陆系统学习。下学期,该课程将正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慕课的力量,将进一步改变学校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