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目标与发展丨迷茫是病,得治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04日 09:38  作者:李小墨  文章点击量:


可能是因为选择太多了吧,迷茫是我们的时代病。对未来彷徨的人,好像每个细胞都在喊:“我好迷茫啊,我好迷茫啊……”

以前我总觉得迷茫是因为没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清楚了就不迷茫了。不管是谁向我咨询这类问题,我都是按这个思路来回答。不管我说出了多少精致的道理,本质上都是在要求对方通过思考,在自己的脑海里完成人生规划。

可能是因为我本人一路都特别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吧,一直没觉得这个想法有什么问题。直到最近看了一本叫《深潜》的书,我才发现:

真的很迷茫的人,靠想是想不出一条路来的,人生规划也不是靠“想”就能完成的。

要行动。

但这个行动并不是像许多微信文章教我们的那样,去做一些惯常的、对我们有明显益处的,但没有针对性的、远水解不了近火的事情,比如健身、阅读、背单词等等。这些有助于提升自己的项目,可以缓解焦虑但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

迷茫,主要发生在“个人职业发展”这件事上,不管你用的词汇是“对未来迷茫”还是“对人生迷茫”,说白了就是对个人职业发展迷茫。

那我们对个人发展迷茫的时候,有什么针对性的行动策略呢?人迷茫的时候到底该干嘛?

   

-01-

职业方向是探索出来的

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有个朋友曾经跟我说:真羡慕你,做着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为什么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呢?我好迷茫啊。

其实,我并不是天生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而是我此之前已经完成了职业方向的探索。

现在回头看好像每一步都水到渠成,其实过程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顺利,我是经历了曲折的摸索,才走上现在这条路。比如当记者,从新闻专业毕业的时候,我满怀新闻理想以及各种对行业的美好想象,我是扎到这个行业里,才知道这不是我真正想做一辈子的事。

当然也有一些更幸运的人,他们的家庭从小就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挖掘兴趣,接触各职业各行业的信息,进行未来职业的探索。比如我大二的时候,有个同学告诉我他爸爸有意让她走选调生的路,所以就找了几个人考了选调生的哥哥姐姐和她一起吃饭,让她和他们谈谈,先了解了解。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白纸,不会天生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职业探索是必经阶段,对未来发展不迷茫的人,只不过在你之前就完成了职业探索。

但是没有关系,你随时可以进行职业探索。况且,职业探索并不是一件可以一劳永逸的事,职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你可能会需要进行职业轨道切换,那么你就要开始进行新一轮的职业探索。

迷茫就是你职业探索的契机。

如何进行职业探索呢?

第一步,列出自己感兴趣的潜在职业。

不需要你做选择,你只需要把你能想到的、自己所有的职业可能列出来,这个不难吧。然后,按感兴趣和心仪程度,排个名次,这个也不难吧。如果你能进一步列出你心仪的公司或你想为之工作的人,那就更好了。

这样你手上就有了一份清单,你已经走出了绘制自己职业蓝图的第一步了。

第二步,职业调查。

中国有句古话,叫“隔行如隔山”,内行和外行的信息是极其不对称的。真实的职业状态和外行所想象的状态,常常出入很大。职业调查的目的就是克服这种信息不对称,了解一种职业的真实状况。你不了解的东西,你怎么知道自己喜不喜欢?擅不擅长?

职业调查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收集资料。

从网络所有你能想到的渠道上搜集相关信息,如搜索引擎、微博、问答社区知乎、豆瓣小组、微信文章、行业社区、职业网站、新闻调查访谈和报道,甚至职业生存状况调查的蓝皮书或者论文;另外信息收集的另一个途径是书籍阅读,列出一份书单,熟读行业经典。

另一个方法是进行职业信息访谈。

职业信息访谈,是去像从事你理想职业的专业人士,请教他们真实的职业状况,以此来排除不利选择。这才能获得真正的一手资料。

《深潜》里讲到一个大学的职业规划负责人,要求自己的学生至少要完成四次职业信息访谈,并向他报告情况。

其中有一个学生对他说自己想去高盛投资公司工作,他对他学生说:“这个选择不错,不过你跟这家公司的某个人见过面吗?”学生谁也没见过,只听说这份工作特别赚钱。他告诉学生:“你说得没错,但是你知道他们每周工作120个小时吗?你试过凌晨三点跟客户商谈业务吗?”

职业信息访谈是为了避免因为想当然,贸然入行而付出代价。

请列出你可以进行职业信息访谈的人员名单,这是一个社交任务。我在自己的书《请停止无效社交》,说过一个观点:“社交应该与人生不同阶段的目标相结合,一般人制定目标只包括自我提升的部分。但其实制定目标时,行动计划里,除了自我学习和提升的部分,还包括去和那些能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人建立联系。”

去哪里找这些人脉呢?你的校友圈、你朋友、家人、师长、老板认识并可以引荐给你的人,或者一些平台比如在行,你可以付费约见,进行访谈;再或者,列出你心仪的公司名单或者你想为之工作的人,在职业社交网站领英上查看是否有你认识的人在那里工作,并且能够帮你引荐。只要你想做,总能想到办法的。

职业调查的重点是搜集关于一个职业真实状况的信息,收集的重点是什么呢?你必须发挥访谈的最大价值,尽可能多地收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不要问那些你通过资料搜集就可以解答的浅显、外行、低层次的问题,尽量问精炼、成熟的问题。

哪些问题需要问业内人士呢?

下面是《深潜》这本书建议的问题:

1、他是怎样获得那份工作的?

2、他的教育背景是什么样的?之前接受了哪种类型的培训?

3、在工作日,你典型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一周呢?如果职业的安排没有那么日常化,那么最近的工作状态状态是什么样的?

4、你喜不喜欢最喜欢这份工作的哪一部分,最不喜欢哪一部分?

5、这个职位级别的平均薪资,平均薪资有多高?

6、我想按以下几个步骤走来获得这份工作,你觉得有哪些有效的策略和资源我没有考虑?

7、怎样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

我觉得还可以问:

8、你觉得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9、我目前的资历是否跟这份工作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有多大的差距?我需要学习哪些技能、积攒哪些工作经验?

......

列出10个人的名单,然后列出5到10个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访谈里面最大程度的获取一手的真实的职业信息。

最成功的访谈是:你不止一次性地收集信息,还从这次访谈发展出稳固的关系,他可能还可以成为你新职业的引荐人或者提供者。

第三步,职业测试。

现在经过职业调查,你可能已经圈定了你感兴趣的职业领域,同时已经列出了自己心仪的公司名单,以及你想为之工作的老板人选。

但是呢,如果不亲自试一试,你很难了解自己是不是真心喜欢某一个新职业,如果没有调查清楚这件事情就去做入职的各项准备,急不可耐地投身其中,你可能会付出高昂的成本去试错。

那如何避免浪费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呢?《深潜》这本书的作者建议,可以进行一些短期的职业测试。

第一种,当全职学徒或实习生。

这有点像结婚前的同居,试着生活在一起,才知道适不适合做彼此的人生伴侣,实习一段时间,比较深入到参与到日常工作中,真正了解行业的真实状况,你才会知道这是不是对的那份工作。

很多人只把实习期当成公司对自己的考核期,其实也是你的职业测试期。

但当学徒和实习生的薪酬比较低,需要承担经济压力,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单身的年轻人,他们能够接受比较低的薪酬来学习新技能。

第二种是利用业余时间做志愿者。

如果你无力承担当学徒和实习生的经济压力,你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志愿活动来获得职业技能,为转型做准备。

比如目标公司的义务调研活动,或者组织的新闻发布会、行业交流大会。这些志愿工作不仅作为短期测试,还可以更新职业技能、增加个人履历、提前结识目标领域的人脉。

而且你是去为别人无偿干活的,不太容易被拒绝。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当前工作环境比较狭隘和局限的人,可以给你更开阔的人脉网络。

除了商业公司的志愿者,你还可以加入非营利组织,并在其中担任组织者。

在你说“我哪有功夫做公益”之前,先听听《深潜》作者分享的一个故事。

图雷尔是一个组织的初级员工,她是骑行爱好者,加入了一个骑行组织,她参加过另外一个州举行的骑行活动,就提议参照这种模式为组织募捐和筹款。

结果发现这是人手不足的小型组织,整个活动只有他一个人来张罗,他一个人指导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要寻求赞助,合作,开展宣传推广,要跟警察和城镇官员打交道,要申请批准许可,还要招募和管理志愿者。

经过辛苦的努力,活动很成功,成为组织募捐筹款的典范,后来成功举办了五年,每年能够吸引到350名参赛者。

这个经历让图雷尔意识到自己热爱活动策划和募捐资金。凭借着这个丰富的职业经历就被一所大学聘请从事教育发展工作,多年以后,她拥有了自己的募资和活动咨询公司。

她认为,如果没有当年在非营利组织的服务经历,她根本不可能走到这一步,在非公益非营利组织里面做事情有什么好处呢?你在一个公司里面规则是设置好的,人们对你有特定的要求和期待,但是非营利组织里面一直要有个不错的主意,大家都会让你放手去做,你就有机会尝试在全职工作中没有机会做的事,挑战自己,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第三种,模拟工作体验。

当学徒和当实习生,都需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时间跨度也比较大。但是你可能并不需要做出这种程度的付出,有时候一天或者几天的模拟工作体验,就能让你获得不少认知。

你如果认识相关从业人员,可以请求对方帮忙,让你跟着他,体验几天他的工作状态。

作者在书里说,美国的公司能够提供职业体验服务,我不太清楚中国目前有没有,大家可以去问一问,没有的话,说不定是个创业项目呢。职业体验服务就是付费给职业规划的公司,让他们安排你去体验,比如你想成为做瓷器的手艺人,可以到景德镇跟着真正的手艺人当几天学徒;如果你想成为娱乐经纪人,给真正的娱乐经纪人当几天助理。

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向从业人员请教一个重要问题:有哪些事情是他们现在明白,但是在入行之前一无所知的?

书里有个网页设计师,烦透了一直要待在电脑前,于是决定寻找一份能有机会和九州网页版,九州(中国)官方人打交道的工作,经过广泛调研和职业信息访谈之后,她觉得花艺设计很适合自己。她仅仅尝试了一天的模拟工作体验,就打消了念头。

因为她发现花艺师需要在很冷的房间工作,因为鲜花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持新鲜,而鲜花湿漉漉的,为了防滑,地板是水泥,还因为要来回走动搬运鲜花,花艺师一直是站着工作的。而这样的工作环境是她接受不了的。

工作就像鞋子,不亲自试试永远不知道合不合脚。

-02-

想实现职业目标,

你需要学习哪些现在还不具备的技能?

当你通过职业调查和测试确认了自己的新职业方向,你的职业探索就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你锁定了自己想尝试和从事的职业,锁定自己心仪的公司,你至少不是一只无头苍蝇了。

现在你要开始培养必备的职业技能了,但是你要做好一种准备,就是即使你具备一定的能力,在步入新领域,或者在职场晋升的过程中,仍然会受挫。

你要问自己。你现在需要学习哪些之前还不具备的技能?

在《深潜》这本书里面,作者给出了四种途径:

第一种是拓展现有的工作广度,来培养不具备的职业能力。

比如一个从事报道证券的记者,职业发展遇到瓶颈,进入疲惫期。单位决定新增生活方式板块,他毛遂自荐,开始也尝试写一些风格截然不同的美食报道,这不仅带给他九州网页版,九州(中国)官方的职业新鲜感和成就感,还帮助了他原有的证券报道。因为商业人士会把他当成有点权威的美食专家,请他推荐餐厅,这让他与这些商业人士打成一片。

第二种是策略性兼职。

这个我想以自己为例子,2016年我是一个斜杠青年,我在全职工作之外,抽出时间做深夜书桌这个公众号,学习自媒体写作、公众号运营。这是我开展的第二职业,等到进入正轨之后,我才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也就是说,我完成职业轨道切换之前,是有一个过渡期的。这是策略性的兼职。

第三种是重返校园。

但有的时候发展第二职业和从事新工种,无法让你获得所需要的技能,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选择重返校园“充电”。

比如书里有个叫希瑟的人,原来读的是社会学专业的,毕业后的工作是管理一家小型的非营利组织,但是他的新目标是想成为一个交通安全专家,这是换行,需要截然不同的知识储备,而她之前没有受过任何相关的专业训练,他必须重返校园系统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

还有很多人在职业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选择重返校园深造,比如有些职业入门有学历门槛,有些职业的晋升有学历门槛。

但重返校园,需要辞职和付出高昂学费,代价比较大。作者建议不是非读不可的时候,慎重考虑,是否可以通过代价更小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

除非是特别一流的大学,这样的大学能为你提供普通大学无法提供的强大的品牌价值和校园人脉网络,对职业生涯有极大的帮助。

第四种,是要通过专项培训来获得能力。

参加针对性的课程,来获得你不具备的的职业技能。

对职业的准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可以通过你的专业、学校等教育背景来背书,也可以通过你的实操能力来展现。一种是经验和资历的准备,比如在哪些公司做过,从事过哪些工作,参加过什么重要项目等

需要注意的是职业转型或着达成一个职业目标,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长期筹划和准备,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比如上面提到的想成为交通安全专家的希瑟,为了转型,需要重返校园,从零开始攻读一门新的专业,获得一个学位。

不要因为得不到心仪工作而气馁,你现在不够资历做这份工作,不代表你永远不够资历做这份工作。履历没有说服力,就让履历变得有说服力,谁没当过新人呢?

比如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职业目标是成为一个著名媒体的记者,但以我当时的能力和资历,无法进入任何一家全国媒体,所以我最初的职业规划是,先从地方媒体做起,积累经验,然后再伺机跳槽到更好的平台,一步一步达成我的目标。

后来我为什么没有按着这样的规划往下走呢?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计划,人生也没有地图导航,必然会一边走一边调整路线的,要允许犯错,允许调整,允许修正。

放弃笃定的未来,拥抱不确定性,反而能抓住机会,开启更开阔的人生。传统的爬梯子式升职加薪的职业晋升模式越来越过时了,职业规划不用那么畏缩和保守,现在的职业发展常常伴随会意想不到的跨界和转型。

其实,这篇文章讲的所有东西对很多人来说都不算什么新东西,对我也是一样,真正让我醍醐灌顶的是:

职业迷茫的时候,其实存在路径清晰的行动策略和解决方案的,就看你是选择付出努力来探索自己的人生,还是任由自己继续迷茫,待在舒适区得过且过。

如果你选择做点什么,迷茫就是你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最好契机,如果你选择得过且过,你不过是叶公好龙式的“我好迷茫”,叶公好龙,见到真正的龙却吓得魂飞魄散,有些人嘴上说要摆脱迷茫,真让他做点什么,他又吓得缩回了舒适区。

你什么也不做,职业探索不会自动完成,你什么也不准备,更高薪资的工作也不会向你招手。

迷茫是病,得治!

作者简介:李小墨,前海南特区报记者,职业读书人,新书《请停止无效社交》全网热卖中。公众号:深夜书桌(ID:shenyeshuzhuo),我们一起读书吧~

文章来源: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389538


上一条:【学习心理】大脑的秘密丨一组大脑游戏,让你的大脑保持清醒 下一条:【学习心理】认知与学习丨总抱怨没时间,你缺的是什么?

九州网页版,九州(中国)官方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九州网页版,九州(中国)官方学工楼一楼

电话:0851-8817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