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提升】大脑与认知丨如何与大脑合作,突破人生局限?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27日 14:54  作者:Windy Liu  文章点击量:

文 | Windy Liu
来源 | 自言稚语(微信公众号ID:selfgrowing1118)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往,协作,从而实现人生的高效能。


人脉固然重要,但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合作关系,其实并不是外在与他人的协同交流,而是你与自己大脑思维之间的和谐运作。


就像有时候我们被老师逼着上台发言,内心慌乱,总会有个声音怯怯地在给自己打退堂鼓,脑子里空白一片,你只好硬着头皮站到台前,语无伦次结结巴巴地说上几句。


这时候,你无法跟大脑思维紧密合作,相反,恐惧羞愧的念头却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从而逻辑混乱,词不达意也就理所当然了。


如果你是一个懂得跟自己的大脑思维紧密合作的人,你在上台前会懂得调整心态,给自己鼓气,甚至在演讲之前,你就已经在头脑里演绎了一遍自己该如何面对这种场面,你将不再战战兢兢不知所措,而是游刃有余从容淡定,并最终突破局限,把事情做好。


那我们该如何训练思维,与大脑紧密合作呢?


曾经多次获选英国最杰出的心理治疗师Marisa Peer,在一次TED演讲中说:关于大脑,有四件事情是你要知道的,如果你落实了这四件事,你就能在所有领域都取得成功。


是哪四件事情呢?


大脑会去做它认为你想要它做的事,换句话说,大脑时刻都在响应你在日常生活里对它提出的要求。


大脑本能地会趋利避害,它愿意把你带向快乐,使你远离痛苦,这是生命生存的本性。


你对所有事物的感觉,来自于两点:

- 脑海里的画面

- 你对自己说的话


大脑喜欢不停地重复那些熟悉的事,而不愿意去想那些陌生费力的事


针对大脑的这四点认知,我们可以从四个步骤把这四件事情落实到生活实践当、中,从而更好地与大脑协同合作,进而突破自身局限,获得更高效的人生。



1   明确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大脑是我们心声的忠实听众。


哈佛商学院教授艾米·卡迪在TED上分享了一个她自己的故事。


卡迪从小就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周围人也一直夸她很聪明。


可是在她19岁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她平坦的人生多了一些崎岖:头部严重受伤,被别人告知智商下降了两个标准差,不得不从大学休学。


“我对此满心抗拒,但必须承认,当你核心的自我定位被夺走时——对我而言是「我不再聪明了」——再也没有什么事比这更让你感到无力的了,我当时真是绝望极了。”


但是卡迪并没有放弃,她回到学校,打着「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的口号安慰和鼓励自己,并且最终比同龄人多花了4年的时间完成了大学学业。之后,她的恩师也引荐她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深造。


但在这样一所一流的大学里,卡迪却总是怀疑自己:我不该在这里,我这种能力这种智商的人在这种顶尖人才汇集的象牙塔里,简直就是欺骗别人。


越是遇到困难,越是付出努力却屡遭挫败的时候,卡迪就越是怀疑自己,总是带着消极的想法,这让她总是表现得非常糟糕。


在第一学年公开演讲前的那个晚上,她害怕极了,觉得自己的低能和低智商会在演讲中暴露无遗,被人发现,所以她给导师打了电话说她要退学。


导师严厉地说——


“不可以,我已经把赌注押在你身上了,你必须留下,这是你唯一的选择。

你要放下那些负面的想法,而是要相信自己做得到。

我安排给你的每一个演讲你都要做,你必须一直讲,一直讲,就算你怕得要死,全身瘫软无力,甚至灵魂出窍,也要讲下去。

总会有那么一刻,你发现,‘天哪,我做到了,它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了,我真的做到了’。”


最后卡迪听了导师的话,决定抛弃了一直以来自我质疑的想法——「我太笨了,我配不上」,并开始鼓起勇气告诉自己——「我要变得优秀,我可以做得和别人一样好」。


5年后她从普林斯顿毕业,后来去了哈佛大学。


对于艾米·卡迪来说,人生逆袭的秘诀就是——

明确地告诉大脑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不要因为内心的恐惧而放大那些消极的念头。


任何时候大脑都在听你说的话,并且它会透过你传递给它的想法和言语,策划出一个个契合你当下想法的人生场景。


当你对自己说:“压力大到我要窒息了,工作多到快把我逼死了”,你就是在告诉自己的大脑你不想做这件事,然后大脑就会认为你不愿意做那件事。


最后的结果就是你一直在拖延,做事漫不经心,最终半途而废。


试想下,你在参加马拉松比赛开跑时心里想着“好吧,还有24英里,我讨厌马拉松,真是无聊辛苦又艰难”,那你肯定完成不了比赛。


你要这么想:我爱跑步,我可以完成这次马拉松,即使这是你当下的违心之说也没关系,这就是你和大脑合作的方式。


这些心声会改变你的人生,它们不只是积极的思考,而是你和自己的大脑合作。


所以,反思下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如果你还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那就说明你还没有跟大脑好好沟通,你还没有明确地告诉大脑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你要用非常具体,仔细且明确的话语,来告诉大脑你想要什么。


在你要做一件于你而言很重的事情时,你要说:“我希望做这件事,我享受它,是我选择了它。”


如此,你的大脑才会自发地去捕捉那些有价值的信息,主动地调整好你的身心状态,进而让你往做好这件事情的方向推进。


你和大脑的合作方式听起来有点傻,但大脑确实是这样运作的,它总是会依照它认为你想要的去做。



2  把要做的事情和快乐联系起来


大脑本能地会趋利避害,它愿意把你带向快乐,并使你远离痛苦。


如果你吃了一些东西让自己不舒服,和痛苦联系了起来,这辈子你就再也吃不那个东西了,因为避开痛苦就是你的本能。


反过来,如果你做一件事情尝到了甜头,和快乐建立了联系,你就会乐此不疲地去做那件事情,甚至上瘾。


李笑来老师在《时间的朋友》这本书中讲了一个有趣的事:


大部分人都把背单词当作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往往记住的也只是开篇以A打头的单词。


实际上,正是因为我们把背单词和痛苦联系在了一起,所以我们对每个单词的记忆都包含痛苦,而大脑为了保护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这些单词遗忘,避免痛苦。


所以,在背单词的时候,或者更一般地说,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件事情和快乐联系起来,把它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处理。


李笑来老师的一个朋友就分享了他背单词的做法:当他终于搞明白自己要拿奖学金就得有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的时候,他被单词量吓了一跳,但他用了两天说服自己,这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


他是这么算的:一共要搞定20000个单词,而如果背熟了单词并且获得了每年四万美元的奖学金,那每个单词大约值2美元,折合人民币就是15元左右。


想到这些,他终于说服自己:背单词是非常快乐的。


他每天强迫自己背下200个单词,在晚上验收成果。每当自己记住了一个单词的时候,他就想象自己又赚了十几块钱。所以他每天睡觉的时候总是心满意足,因为今天又赚了近3000元。


就这样,当他把背单词和快乐建立了联系之后,他就非常乐意去做那件事情。


做任何一件事情时候,大脑都会去捕捉我们对于这件事情的感受和想法,并将这件事情与痛苦挂钩,抑或是和快乐关联。


就像你曾经逼不得已要在课堂上朗读,你读错了一个字,然后大家都笑了起来,你就想:“好吧,这是我最后一次公开说话了,我再也不想做众人的焦点。”


当然,你随后就忘了这段经历,但十年后,你将要发表一个演说,或是工作汇报,主持会议之类,然后你的恐慌症就发作了,因为你的头脑在想着「糟了,在公开场合说话是很痛苦的,你不记得了吗?」


一旦事情和痛苦联系起来,你的大脑就会恐惧它,拖延它,回避它。


你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你必须想办法把要做的事情和快乐而不是痛苦连接起来。如此,大脑才会积极地配合你的想法和行动,让事情做起来毫不费力。


每天都有很多选择,最关键的,是你选择痛苦地回避问题还是选择快乐地应对生活。


3  观想事成的画面


大脑只对两种东西有反应:


你脑子里想象的画面


你对自己说的话


跟自我的对话,在步骤一和步骤二中已经展现了非常多,这里重点关注的是我们头脑里想象的画面。


现在,在你的脑海里想象一个柠檬,然后想象自己咬上一口,这时候你会感觉自己的唾液在大量分泌,尽管你并不是真的在吃柠檬。


所以,你的身体不在乎你告诉了它什么,是好是坏,有帮助还是无益的,你的大脑总是会根据那些画面作出回应。


著名运动心理训练师加里·麦克(Gary Mack)在著作中写过有关巴西足球运动员贝利的取胜之道。


贝利告诉加里,自己在每场比赛前都会「观看」一些固定节目。


他会提前一小时来到更衣室,找个僻静的角落,然后躺在地上,头枕着毛巾,盖好眼睛。


贝利解释了自己是如何开始在内心深处观看一部讲述自己儿时在巴西海滩上踢足球的“电影”的。他让这场“电影”唤起自己关于沙子、照在背上的温暖阳光以及轻抚着太阳穴的微微海风的美好记忆。然后,他又会清晰地记起足球比赛在当时带给他的兴奋和快乐,他让自己沉浸在对于足球比赛的热爱之中,重温那些儿时的美好记忆,让自己在比赛前感受这一切。


简而言之,在每场比赛开始之前,贝利都要确保自己始终保持着对于足球这项运动的纯粹的爱。


然后,他会在心中的电影里继续前行。他向加里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开始并观察自己的回忆的,他回忆起世界大赛中的最伟大的时刻。他谈到他使自己一遍又一遍地感受和享受对于胜利感觉的强烈渴望,想象自己在比赛中发挥出巅峰水准。


最后,贝利告诉加里,他能看到自己在即将到来的比赛中表现出的样子:他发挥出色,取得了进球,轻轻松松就可以带球越过防守者,这些由强烈的欣喜和胜利感组成的积极图像最终构成了他的内心电影。他在比赛尚未发生时想象着一切:观众、氛围、球场、主队、客队,他看到自己像冠军一样势不可挡。


最重要的是,他告诉加里,起作用的不仅仅是视觉和影像,而是要让自己感觉到与成功有关的情感,他指出自己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感觉有多棒。


大约经过半个小时的放松和内心预演之后,贝利才开始比赛前的肌肉拉伸工作。直到那时,他才可以真正放松下来,因为他已经做好了赢得胜利的心理准备。因此,在他慢跑进体育场的那一刻,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他都已经进行了全副武装,并使它们得到进一步加强。


贝利正是通过与大脑紧密合作,在比赛前给思想找了个容身之所,然后在脑海里不断预演、想象,感受胜利,在心理上为胜利做好准备。


在你大脑深处的想象中,你可以不断播放和观看自己内心世界的高光录像,可以再一次回想起自己对事业的热爱,感受到要做的事情带给自己的快乐和那份胜利的感觉。


与大脑一起想象,可以让自己在心理上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准备,赢得心理优势。


如果你的大脑里常常出现的是一些不好的画面,勾起的是你对于过往失败经历的回忆,呈现的是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忧,那你需要及时调整与大脑的合作,你必须改变那些画面,改变那些消极的自我对话。


就像你要参加一场比赛,或是上台发表演讲,内心的声音是「我紧张,我害怕,我觉得自己做不到」,满脑子都是自己结巴的画面,这时候,你就要想一想,那些真正自信和优秀的人,他们会这样想吗?


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情,那就利用你的大脑去想象你是如何把这件事情做成的,勾勒出越多的细节,你的大脑就越容易配合你做出正确的回应,为你在真正的实践中积蓄力量。



4  将要做的事情内化成习惯


人类进化到现在,只占身体重量2%的大脑,却消耗着人体20%的能量,陌生的事情需要一个人花费九州网页版,九州(中国)官方的能量来学习探索,所以为了节省能量,大脑更愿意去做那些更容易更烂熟于心的事情。


当我们不断重复一件事情直到熟极而流了之后,在大脑里就会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神经回路模式。这个模式会让你做起这件事情来非常熟练,甚至不过脑子也能毫不费力地完成。


就像你刚开始学习开车的时候,你得要有意识地了解每一个步骤,启动,挂挡,踩油门,打方向盘。而当你把这些知识都了解了一遍之后,接下来就需要你对每个学习到的步骤进行整合,这个整合过程就需要我们反复地练习,进而达到下意识自发地操作。


最终,通过几个月的反复练习之后,你就可以边开车边和别人聊天,根本就不需要多想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打方向盘。


大脑爱做熟悉的事情,它的设计就是不停地重复那些已经熟悉的事。


如果你熟悉的事情是拖延,闲逛,做事漫不经心,在公众场合不自在,对自己没信心,那你就很难持续自律地去做一件事情,也难在某个领域取得一些成就,


所以,你得试着把这些不好的行为或状态变成陌生的事,而得把那些好的行为变成熟悉的事,比如努力付出,相信自己,与时间为友,持续健身等等等等。


最后这个步骤,其实就是和大脑一起合作,在实践中训练我们的思维,将好的状态和行为内化成习惯。


当你将想要做的事情内化成了习惯,你的大脑对要做的事情就会非常熟悉且毫不费力,那它就会愿意配合你去做这件事情。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

“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


而一再重复的行为,其实就是你的习惯,是你的习惯在不断构建着你的身份系统,不断塑造着你的生活。


就像你偶尔写一点东西,肯定写得不咋样,你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作家,但如果你每天都花两三个小时写作,你的写作水平肯定会提升,而你会在内心深处认同作家这个身份。


你每天的习惯行为,是在给你投票,为证明你的身份积累证据。


如果你想在任何领域获得成功,就要懂得反复去做那件于你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以至于让大脑毫不费力地与你同步,并最终成就你。


最后的话


我们的潜能是无限的,而激发自己突破局限的潜能,则需要我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与大脑紧密合作:


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把要做的事情和快乐联系起来


观想事成的画面


将要做的事情内化成习惯


如果你跟大脑的合作越默契越和谐,你就越能突破局限,成就自己。


很多时候,生活中所面对的局限,问题不在外界,而在我们自身。


凡事用心,着眼于自身,我们才能利用好大脑的心智力量,真正地成就自己。


作者简介 : Windy Liu | 雨令,自言稚语(微信公众号ID:selfgrowing1118),探索人生哲学,追求自我成长的理性思考者,爱画画,爱阅读,常年潜伏于程序猿群体


上一条:【学习提升】认知与发展丨别让你的大脑只剩下多巴胺 下一条:【生涯规划】毕业及择业丨毕业生个人发展100问(八)

九州网页版,九州(中国)官方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地址:九州网页版,九州(中国)官方学工楼一楼

电话:0851-8817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