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

当前位置: 首页>>民族宗教>>正文

【聚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共话民族工作创新与发展!

2019-08-28 21:04:49 编辑人员:tzb 点击率:[]

【聚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共话民族工作创新与发展!

统战新语 1周前

按:7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民族工作创新与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族工作的成就和经验作了系统总结,对民族工作的形势任务作了深刻分析,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做好新形势民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上,8位同志作了发言,共话民族工作创新与发展。发言摘编如下。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70年来,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导各族人民共同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不断开辟新境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把“中华民族”概念写入宪法,推动我国民族工作进入了新时代。二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焕发新优势。70年来,我国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基本完成了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任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隆重举办5个自治区逢十周年庆祝活动,充分展现了各族群众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辉煌成就,展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和光明未来。三是民族地区各项事业不断实现新跨越。2018年,民族八省区GDP突破9万亿,与1952年相比年均增长8.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983元、11426元,与1978年相比年均增长12.6%、12.1%。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民族八省区贫困人口从3121万人减少到603万人,赫哲族、独龙族等人口较少民族,继“一跃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后发赶超,在全国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四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不断得到新发展。70年来,我们党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确立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建立并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中华民族空前的大团结。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做民族团结工作,在全社会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民族关系领域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不断增强。五是齐抓共管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不断形成新合力。70年来,党中央逐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民族工作机构,不断形成了全党重视、共同来做的民族工作格局。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去年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党中央将国家民委归口中央统战部统一领导,将民族工作放在统战工作大局下统一部署、统筹协调,进一步拓展了民族工作发展新空间。总之,新中国成立70年,开创了我国民族关系史上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篇章。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民族工作是最成功的,为世界解决民族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实践证明,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

北京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齐静

北京市在建设“四个中心”、做好“四个服务”的过程中,努力探索了一条城市民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新路。城市民族工作思路也从分类式管理转变为嵌入式治理,政策导向从优先优惠为主转变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眼点从解决“留下来”转变为更好“融进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一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思想政治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工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和衡量标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内,系统谋划、协调推进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五年规划、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在“六进”基础上增加“进军营、进景区、进窗口服务业”。二是以共享发展成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支持帮扶力度。积极做好精准帮扶、对口支援工作,促进各族群众共建共享、携手奔小康。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对口支援协作这件份内事,以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等民族地区为重点,“十三五”以来已累计拨付资金113.6亿元、选派干部人才781名。三是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为根本,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从学生和娃娃抓起,强化爱国主义和中华历史文化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全力办好42所民族中小学、20个内地民族班,至今我市已累计为西藏、新疆、青海培养初高中毕业生1.57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每年举办民族节庆联谊活动近200场,连续举办10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坚持民族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四是以精细化治理为抓手,提高城市民族工作水平。我们探索把握超大城市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全市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依托基层社区服务站,建立4000个“少数民族群众之家”,提供居住证办理等“一站式”便民服务。在12345热线开设民族事务专席,把相关问题诉求及时交办街道社区,办好少数民族群众家门口的事。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布小林

内蒙古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革命老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并肩战斗、守望相助,长期保持了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我们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的生命线。1983年起到现在,自治区已经连续36年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教育、中华民族发展史和党的历史教育,讲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实践故事,不断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我们把文化认同作为民族团结的根本,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日常生活中,各民族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全区90%以上的民族学校都实行了双语教育,不同民族的孩子从小就在一起学习、一起生活,自治区平均每8个家庭中就有一个不同民族组成的家庭,各民族形成了血缘上、文化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我们认真贯彻国家法律和政策,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在自治区各个领域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同时,为保障人口较少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权益,先后建立了3个自治旗、18个民族乡(苏木)。对48个少数民族聚居旗(市、区)在转移支付、项目布局、公共服务等方面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各项权益都得到有效保障。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创造性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各项工作方针。70年来,内蒙古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人均寿命从自治区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76.3岁。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美术、曲艺,以及民族体育蓬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2%。自治区成立时80%的人口是文盲,没有一所高等院校,现在全区有57所高等院校,蒙古族每万人口拥有在校大学生250人。全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6%。全区建成机场30个,所有旗县通了高等级公路。长期以来,内蒙古一直被誉为“模范自治区”,各族人民都以此为骄傲,始终珍视和维护这份荣誉。几代中央领导同志都对内蒙古寄予殷切期望和亲切关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内蒙古考察,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给内蒙古题词“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从2018年起作为内蒙古全国人大代表,每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极大地鼓舞了全区各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今年7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我区考察时再次要求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我们一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这次会议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努力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继续发挥好典范作用。

云南省委副书记王予波

1951年元旦,云南普洱专区26个民族的代表会盟立誓、刻石铭碑:“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从那个时候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历届云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谱写了云南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一是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历届云南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不抓民族工作的领导干部不称职,抓不好民族工作的领导干部也不称职”的观念,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二是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派出访问团、工作队、民族贸易队、医疗卫生队等,帮助各族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改革开放后,我们率先开展边境民族地区“三免费”教育、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行动计划以及迪庆州怒江州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426万人减少至2018年底的86.5万人,24个贫困自治县已有14个顺利摘帽,独龙族、基诺族、德昂族已整族脱贫。三是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来守护,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等主题宣传教育,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通过深入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打造一批民族文艺精品,筑牢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四是始终坚持做好民族工作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满怀深情做好团结服务群众工作。近年来,深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加强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功能全覆盖。大力培养、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和熟悉民族工作的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展改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国家民委委员单位职责,充分发挥规划、政策、资金及综合协调等职能作用,持续助力民族地区更好发展。认真履职尽责,着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一是当好参谋助手,加强统筹协调,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发展。落实民族地区发展差别化支持政策,推进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实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少数民族事业规划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实施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保障民族地区群众基本权益。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设施条件,补齐民族地区发展短板。推动农业、交通等重大项目有序布局,加大中央投资投入力度,在民族地区建设一批农林水利、交通、环境保护等重大工程项目。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积极安排中央投资,支持民族地区重大装备示范应用、技术改造和新疆纺织服装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协调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民族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促进兴边富民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加强民族地区改善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改善发展条件,助力精准脱贫,着力提升民族地区民生保障水平。支持新疆、西藏、四省藏区保障改善民生、重大基础设施、基层政权和社会管理能力等项目建设。改善公共服务和就业保障条件,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全民健康保障、文化旅游提升、公共体育普及、社会服务兜底等五大工程。从2008年开始,我委与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中西部部分地区普通高校招生协作计划,提高民族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更加奋发努力,助力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发展目标。一是继续发挥规划政策引导协调作用。落实好“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导民族地区加快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有关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目标、任务的衔接。二是持续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发挥中央投资扶持作用,继续加强农林水利、交通、产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三是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继续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全民健康保障、文化旅游提升、公共体育普及、社会服务兜底五大公共服务工程,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就业创业和增收,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准确判断,对我国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新发展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体系,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指明了方向。民族工作进入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把民族问题放到关乎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统筹推进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切实解决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问题。科学判断新时代民族工作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民族工作面临“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五个并存”是对中国民族国情和民族问题的准确判断,指明了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努力方向。系统概括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科学内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阐明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八个坚持”的基本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上的高度自信和理论自觉,集中回答了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当代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和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如何更好推进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明确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引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和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法治建设,强化“五个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领。牢牢抓住“两个共同”和脱贫攻坚任务解决制约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瓶颈问题。十八大以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力推进,全国各地尤其是深度贫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力度空前,深度贫困地区整体脱贫成就显著,全面小康一个地区不能落伍、一个民族不能落下。明确提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发展新格局。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大规模人口流动,进一步深化了中华大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和融合程度进一步提升,城市民族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各地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和互嵌式社区建设,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和谐发展,促进各民族交融发展成为新时代的新特征。大力倡导和切实推进民族团结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理论升华,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最高境界。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实现社会稳定,是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民族地区发展进步和人民幸福的基础。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统一。中国各民族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个民族每个国家建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把地球建设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这是新时代的世界大同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梦想,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促进力量。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向巴平措

70年实践证明,我国的民族政策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合理的,同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相比,我国的民族工作做得是最成功的,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这一点,我们充满了制度自信。党的十九大站在战略性、全局性的高度,对新时代的民族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好新时代的人大民族工作,必须围绕大局、勇于创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人大民族工作新局面。做好新时代的人大民族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工作重点放在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上来,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做好新时代的人大民族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结合新时代人大民族工作实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基本方略和实践要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引领方向、凝聚力量,使之成为指导和推动新时代人大民族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做好新时代的人大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把总钥匙。紧紧围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着力推动民族地区强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加强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推动《“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以及《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做好新时代的人大民族工作,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推动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配套规章、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民族区域自治法各项规定落到实处;要不断加强对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依法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不断提高人大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做好新时代的人大民族工作,必须紧紧抓住民族团结这个关键。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争取人心,最大限度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

作为一名在党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亲历者、见证人,我深切体会到:民族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决策。无数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就没有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处理民族问题时立足中国国情,走好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清醒地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间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谅解,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必须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必须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必须加强民族团结,必须相信和依靠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坚持发展不动摇。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的各项工作;我们要顺应各族群众期盼,在解决制约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要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让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发挥人民政协优势,合力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人民政协汇聚了我国56个民族的优秀代表人物,同民族地区和各族群众有着广泛密切联系。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人民政协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研究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总结经验,推动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的实际问题,发挥人民政协大团结大联合的优势,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必将为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微信号“统战新语(tongzhanxinyu)”

上一条:【新时代宗教工作】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好新时代的宗教研究工作 下一条:【关注】全国性宗教团体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化解防范重大风险,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