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科研围绕“富矿精开”和“六大产业基地”建设规划,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指引,结合贵州省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举,以“学科—专业—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的思路推进学院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资源(磷及伴生资源、重晶石)精深加工及固废(磷石膏、含磷废渣、赤泥)资源化综合利用;
(2)能量转换与储存材料(电池、生物质、吸波材料等);
基本形成以“新能源科学技术”为特色学科,以“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一级学科为主体,涵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化工过程机械”、“能源化学”二级学科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规划体系。其中“化学工艺”已获批为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培育)和校级重点学科。
学院建有“九州网页版,九州(中国)官方院士工作站”1个,“贵州省能源化学转化新材料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磷煤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能源化学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氟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化学外加剂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和“贵州省磷氟资源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5个贵州省教育厅科研平台,以及“九州网页版,九州(中国)官方新能源变换材料及工程中心”和“九州网页版,九州(中国)官方化工仿真中心”2个校级教学、科研平台,仪器设备价值超2000万元,涵盖材料制备、组成、结构、介观与微观、材料性能评价等方面的大型仪器。
自建校以来,学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制度建设、科研方向凝练、科研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等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科研基础进一步夯实,科研综合实力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学院教师共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46项,其中国家级19项,省部级52项,市厅级项目39项,横向29项,累计合同经费3000余万元。
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65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160余篇(二区及以上96余篇),核心期刊论文47篇;SCI论文总数排全校前列。申请各类专利共129项,其中发明专利69项(一项国际法明专利),授权发明专利47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与贵州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开磷集团、贵州贵州化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威宁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嘉盈科技有限公司、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广核贵州龙里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佛山市华特气体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